【音频】粤讲粤有古丨你可知,广州重阳登高已经是非遗?
  • 来源:羊城晚报
  • 作者:高焓 李焕坤 谭铮
  • 发表时间:2021-10-12 21:31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 李焕坤 谭铮

音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重阳节要到了,相信不少街坊已经呼朋唤友,相约登高。你知道吗?广州重阳登高这项民俗和白云山有点关系,在2007年,“广州重阳登高”甚至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相传在先秦时期,有一位名叫郑安期的方士在白云山一带行医济世,采菖蒲时不小心从白云山失足坠崖。为了纪念郑安期,大家以他飞升之日——农历七月廿五作为郑仙诞,后来又称白云诞。在这一天,大家一起登山拜祭、采摘菖蒲,这个习惯延续千年,后来演变为全城参与的盛大节日。

有趣的是,白云诞与发生在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同样有登高风俗。清代《广东新语》就有记载:“(九月)九日载花糕萸酒,登五层楼、双塔,放响弓鹞”。登楼和双塔,取登高转运之意。响弓鹞是一种会鸣响的风筝,民间有云:“重阳登高放纸鸢,千灾万祸一齐消”。过去重阳节一大早,广州人会带上孩子,到山上或者空旷的地方放纸鸢,放得越高,意味着“时运”越好。

由于日子相近、登高风俗相同,在上世纪70年代,白云诞和重阳节合二为一,相当多的民众重阳登高转向登白云山,由此白云山成为老广重阳登高首选地。而白云山摩星岭是不少人登高的主要目标,因为它高382米,极顶平台面积188平方米,对应的粤语谐音吉利。

时间流逝,民俗演变。如今广州重阳登高,除了白云山外,还有不少市民选择前往广州塔等羊城新地标。登高时大家还习惯拿上转运风车,登高转运,再将从山上带下来的转运风车放在家中,祈求好运常在。

今期《粤讲粤有古》就到这里,友情提醒,大家与亲朋好友登高之时,别忘了防疫要求!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