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州老城区的西面,有一条长约600米的小街,从中山路一直延伸到西马路,它就是古城无人不知的打银街,这里曾是潮州古城著名的金银作坊汇聚地。据记载,潮州金银饰品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最鼎盛的清末民初时期,这条街从事金银錾刻技艺的作坊有五百多家,工匠一千多人。这里手工打造的金银首饰,最后通过广州十三行销往世界各地。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昔日热闹繁荣的街道已变得格外的冷清,老街再也听不到工匠们叮叮当当敲打银器的声音了,只有沿用至今的“打银街”街名在述说着老街昔日的辉煌。
尽管手工制作银饰的行当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古城区,却有三个同胞姐妹,在闹市一隅用时光和巧手默默锻造和传承着这门珍贵的老手艺。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位于开元广场的《吴泽长工作室》,来了解这三姐妹的故事。
在工作室我们看到,展示柜里的各种银饰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
工作台上錾钉、喷枪、钳子、小铁锤、模具、夹具等几十种工具整齐摆放着。
据大姐吴美姿介绍,在上世纪初期,她们的曾祖父吴永寿就是打银街中颇有名气的银匠。这一行有句俗语,“谢二珠头文炎链,永寿脚环龙深铃。”概括了当时古城几位知名工匠各自擅长的生产技艺,其中“永寿”指的就是她们的曾祖父。父亲吴泽长从小跟随祖父学习技艺,上世纪50年代实行公私合营,金银作坊纷纷并入生产合作社,父亲便进入合作社工作,也即是后来的潮州市金银饰品厂。从打银街走出来的吴泽长,成为广东省金银器制作领域第一位省级工艺大师。吴泽长大师将平錾、浮雕、花丝、镶嵌等技艺熔于一炉,创作出一大批传世精品。
上世纪60年代末,潮州金银饰品厂是当时全国制作毛主席像章为数不多的定点单位之一。这个高1.38米、宽0.9米的毛主席像,材质是金属铝,是吴泽长大师1968年画图并手工锤制的。这是当时部队订造作游行之用,几经波折后来又重回工作室。
这个高约1米的“八仙八骑巨型双层通花瓶”,是当年吴泽长大师带领10多个伙伴奋战了半年多才创制成功,这件作品堪称潮州金银工艺品巅峰之作,目前成为工作室的镇馆之宝。
老人家仙逝之后,吴家三姐妹继承父业,守护着吴泽长工作室,成为吴家银饰世家的第六代传人。
一整套的工作工序,吴美姿、吴仰姿、吴燕姿三姐妹分工合作,各有所长。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片段,来欣赏三姐妹手尖上的功夫与艺术:
錾刻:精錾细刻方成器
金银錾刻可以说是一件大道至简之事,在这一锤一錾中,毫厘之间的分寸根本只悬乎一心,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
金银錾刻,讲究“指力、腕力、腰力”的协调配合,讲究落锤的力度、下錾的着力点要恰到好处。錾子在大拇指和食指的玩转之下时抬时转,最后在银片表面形成一条条纹理。
錾刻图案水平与其说反映的是匠人的手艺,不如说映射的是艺人的心。一丝一毫的图案纹理,皆是匠人用心錾刻,容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分神。哪怕是小小的线条,都要全神贯注,凝神錾刻,细心、凝心、专心、静心,每一次下錾,匠人的心都要跟着线条走,请欣赏下面的视频:
从扁平到立体,从生硬到圆润,从无神到有神,那块原本扁平生硬的银片变成一件件惊艳岁月的艺术珍品,奇迹诞生需要千万次锤锻,这其中的一錾一刻,无不考验着匠人的心、手、力通融合一。而那精神赋予的璀璨光辉,是岁月无法掩盖的美丽。
花丝:慢工细活显真功
潮州金银器最大工艺特色在花丝上。金银花丝,是将金银拉直成丝状后,双股扭成麻花状,这些纤细花丝扭成各种精巧的花朵造型,把潮州的金银器装扮得精美绝伦。这项工艺目前全国仅北京、四川、广东潮州三处仍有保存。吴家掌握的拉丝技艺,最细的丝能拉到直径0.1mm,细如发丝,得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
将粗丝拉细,看似简单的过程,考验的是匠人的耐心。必须由大到小依次通过拉丝板的每个眼孔按序拉,这往往需要经过几十次的拉制,才能够拉出表面光滑、粗细均匀、细如毛发的细丝(素丝),这时搓出来的花丝才合格。
将花丝弯曲转折,掐成各种纹样时,要掌握好力度。
掐丝成型后,将花丝图案平填在规定的图案里,填丝用到的部件必须做的大小合适。
掐丝、填丝是最费时的一道工序,这个过程讲究手劲要均匀。手劲过大会导致银丝的变形,编出的纹样凹凸不平,影响观效;手劲过松会导致纹样稀松,不易保持所需的形状。
填丝完成后,需要将制成的纹样拼在一起,通过敲打、焊接来组装成完整的首饰。在编制过程中,花丝一旦变硬就要用火枪进行烧烤,柔软了才能继续编制,这背后不仅考验匠人的耐心与细心,更重要的是匠人对焊药、手法、火候的把握,花丝与火的交融,考验的是手感、眼力、经验和感觉,没有多年时间的实践,根本无法掌握。拉丝、搓丝、掐丝、填丝、编丝……银丝婉转间,当坚硬的金属变成手中的“画笔”,心中才能真正体会匠人、匠心的执着与坚守……请欣赏下面的视频:
花丝技艺,更能体现匠人的匠心!将细如发丝的银丝变成精美华丽的首饰,每个步骤不仅凝结了匠人的心血,而且这一丝一缕中体现过人绝技。不急不躁,匠心独运,方成经典!
錾刻、花丝,只是金银工艺繁复工艺中的一瞥,制作一件完美的金银饰品往往要经过构思设计、金属熔炼、铸胚、辗胚、拉练、焊接、雕刻、电镀、抛光等十多道复杂的工序。
千锤百炼,精雕细琢,用精湛工艺的双手,去诠释作为匠人的坚持,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唯匠心漫步,唯快乐在心间,这是吴氏三姐妹一种特有的情怀。
妙手勾银饰,匠心錾人生
如今,吴氏三姐妹精心制作的银饰,不仅继承着祖上保留的传统银饰制作技艺,保存着经典的岁月痕迹,而且多了女人的细腻,虽然在力量上不及男人,但她们更精于对细节的把控,注重对图案的绘制、雕刻,所以能够把作品呈现出更精致的一面。
这是三姐妹与同事在吴泽长大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九龙大宝鼎》,作品获全国民间工艺最高奖项“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提名,并被授予“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奖”。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到潮州考察民间工艺时曾走访了吴泽长工作室,盛赞三姐妹的工艺水平和匠心精神,并在现场亲自体验了银饰制作技艺。
下面几件作品是三姐妹近年的代表作:
通花瓶《凤朝牡丹》
通花瓶《凤朝牡丹》
摆件《银丝兰花》
摆件《龙凤浮雕如意》
摆件《金龙船》
摆件《双龙护宝塔》
挂件《梅开五福》
挂件《傲霜金菊》
“潮州三姐妹”目前守护着吴泽长工作室,这里制作的每一件金银饰品工艺精湛,是潮州金银器的集大成者,每一件金银工艺品,需要近百种工具和几十道工序才可以成器,都是三姐妹共同完成。以上面的通花瓶为例,一个花瓶要制作三个月才能完成。
金银佛舍利塔
这座大型的《金银佛舍利塔》立体摆件,是广西福安寺释道宏师傅专程来定制的。其采用浮雕、平錾、花丝、镶嵌等十几种金银饰錾刻特种技艺,此外还采用熔炼、压胚、立体空心等十几种金银饰工艺。塔高48cm、长36cm、宽36cm,共用纯金料1.7kg、银料6.7kg。三姐妹带领工作室另外三名技术员,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连续奋战才完成。整座造型庄重典雅,晶莹剔透,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制作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这是近年来超大器型的金银饰品制作的精品,为潮州金银饰品传统艺术增添新的光彩!
在潮州的木雕蟹篓也许你常见,但这种别样的蟹篓工艺就更圆润了。近日,金龙大哥见证了三姐妹手工编织的银蟹篓的全过程:
下面我们通过视频一起来欣赏:
从一块银片到蟹篓成品,三姐妹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细细雕琢出来的蟹篓通透纤薄,螃蟹玲珑剔透,疏密有致,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一张张荣誉证书,一份份见证。每一件精美绝伦工艺品的背后,都闪现着三姐妹的心血与智慧,凝聚着三姐妹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精神。
最后,引用2021年5月1日《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微信公众号的一段话结束本文:
一份专注
淬炼出时光的品质
一份坚守
琢磨出情怀的精致
她们的手
有毫厘千钧之力
她们的眼
有秋毫不放之工
她们将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热情投身到工作中
充分展现着
劳动之美
精神之美
时代之美
她们是大国女工匠
是“中国制造”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