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8月28日下午,由方所主办的“《千页书》——纸质写作的温故与瞻望”活动,在方所广州店举办。
《千页书》作者千夫长,阅读推广人、作家麦小麦,作家胡野秋,时评家何龙等出席活动现场,共同探讨对于纸质写作辉煌时期的温故与未来电子时代的瞻望。
作家千夫长与他的新书《千页书》
《千页书》是作家千夫长的厚重之作,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收录千夫长三十多年来创作的近六百篇散文与杂文,篇幅达千页之厚,在国内出版界非常罕见。
《千页书》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文化篇、世道篇、序评稿、忧食录、博客选、旧习作、微文体。选编者罕娜根据文章的题材与体裁将全书分为7个部分,均是独立成章的。
“千夫长是广东文坛的一个奇异的存在,他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天生具有与南方人不一样的气质,他豪迈疏爽,大气磅礴,而且创意无限。”麦小麦称,千夫长曾经推出过手机短信文学,一时引领热门话题,还曾把茶砖做成书的样子,让人眼前一亮。
在胡野秋看来,《千页书》向我们展示作者三十年的写作轨迹,“他用文字记录大时代的细节,从中可以洞见一个作家与生活相濡以沫的情结。他对书籍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近乎苛刻的追求,这是一种高贵的坚守,他用高贵的坚守在电子时代捍卫着纸质书籍的尊严。”
其实千夫长是中国最早使用电子载体的作家之一。何龙表示,2004年,千夫长的小说《城外》是第一部严格以手机作为载体的小说,连字数都与当时的短信设限字数同步。
十多年后,千夫长以《千页书》宣示与传统印刷重新修好,在何龙看来,《千页书》将让一些人找回翻阅书籍的物理记忆,并抚慰他们内心深处的印刷乡愁。
“印刷作品的一大特征是有更多的使用情境——只要有光,就能阅读;而电子阅读则需要电源和网络。当出现水灾、地震等造成断电的特殊情境时,印刷阅读就会体现它的优越性。印刷作品的另一特征是有编辑守护文字的纯洁。当看到那些错漏百出的自媒体文章时,我们就开始怀念编辑了。”何龙说。
比起数字阅读,年轻作家里昂依旧更青睐纸质阅读,“手捧纸质书,抚摸着封面,翻读着内容,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的气息和灵魂,这种体验是单纯的电子书很难带来的。”
在千夫长看来,纸质书必须存在,“三十多年的纸质写作,给我带来了无尽的荣誉和快乐。如果你近期焦虑、抑郁,或更严重,那就把手机放另一个房间,让肉体躺在舒服的沙发或者床上看一整天书,直到你内心安静了,看纸质书安逸心灵有时比看医生吃药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