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赵映光 詹淑真
做电商、拍电影、搞农业、玩直播……今年36岁的“汕头新农人”陈燕鹏从部队退役之后,一直在不断尝试着“跨界”,但他却始终将自己从事的领域定位在农村农业这一主阵地。在这一方广阔的天地间,陈燕鹏先后荣获了“汕头市劳动模范”和汕头市乡土人才“青年农民能人”等荣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与此同时,陈燕鹏也立足原生态水果种植业、深耕电商销售模式,希望真正发挥“速农种养专业合作社”作为汕头市潮阳区“农村电商产业园”“返乡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就业基地”的平台作用,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农村农业,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把农民当成一份职业,把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深耕电商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东里村的“陈小猪”水果分拣中心如往常一般地忙碌热闹,往来的果农、分拣生产线上的村民、搬运工、货车司机络绎不绝。身穿灰色短袖、黑色短裤的陈燕鹏也亲力亲为,将一箱箱分拣好的应季水果搬上货车,发往全省各地。
“果农有水果,往我这里送来就行,卖不完的也送我这里来,我帮他们卖。”在陈燕鹏的水果分拣中心门口处,竖立着一个“长期收购水果”的广告牌,陈燕鹏告诉记者,他除了在家乡300多亩闲置荒地上尝试种植黄金百香果外,也充分用好金灶镇“水果之乡”的优势,深耕电商销售模式,着重为家乡的农产品销售打通“最后一公里”,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在陈燕鹏看来,传统农业种植的风险很高,受气候、市场等因素影响极大,是真正的“看天吃饭”。传统的水果销售模式也大多是批量收成后,批发售卖到水果市场,等着买家收购或零售,供求关系很难达到精准化,而且本地的应季水果难以保证可以持续供应全年的市场需求。
对此,陈燕鹏不仅发动周边村民种植不同时节的应季水果,而且也把水果收购的地方从粤东地区扩大到珠三角、粤西,甚至到广西、福建等地,“其实我就是一个‘水果贩子’,我只是改变了水果的传统销售模式,利用网络的方式把东边的应季水果卖到了西边,又把西边的应季水果卖到了东边。”陈燕鹏半开玩笑地向记者说。
在甬莞高速潮阳段往汕头方向的公路旁,一片用水泥柱支架搭建起来的果园十分引人注目,果园中一排排细铁栏网上挂着一串串相互绕藤而生的百香果,这便是陈燕鹏的速农种养专业合作社黄金百香果园种植基地了。
每天一有空,陈燕鹏都喜欢到这片种植基地“巡园”,反复地察看每一株百香果的长势。“百香果耐储存、方便运输、四季都开花结果,能很大程度解决农业电商损耗大、难运输、采摘时间短等难题。”陈燕鹏说,他仍在不断开展着百香果新品种的种植试验。
卖房返乡做现代农业带头人
实际上,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陈燕鹏此前对于农业种植只是一知半解,2010年从部队退役后,他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快递员,穿梭于汕头的大街小巷,此后也尝试过创业做电商,在网上销售家乡的咸菜、菜脯、油柑、橄榄、桑葚等农特产品。
不过,就在电商生意日渐红火之时,他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亲友颇为震惊的决定:卖掉自己在汕头中心城区的一套商品房,带着资金返回家乡金灶“二次创业”,希望示范带动家乡现代农业的发展。
原来,在曾经火爆一时的潮汕方言电影《爸,我一定行的》中,陈燕鹏也是主创人员之一。在拍电影期间,陈燕鹏走遍了整个金灶镇,却惊讶地发现留守在家乡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群体,许多良田也被闲置荒废着,极少有年轻人愿意返乡从事农业。
“多年的电商创业经验告诉我,只要做高品质的产品就不怕没有销路。”陈燕鹏说,2016年底他回到家乡后成立了潮阳区速农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户合作着手种植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从种植到生长的整个周期都能把控到,并用电商思维带动家乡水果产业的发展。
2019年,恰逢自己的儿子出生,陈燕鹏注册了一个自己的品牌商标“陈小猪”,“我儿子的生肖是猪,注册这个品牌商标的意思就是我希望把这项农业事业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儿子,用心呵护、培养好。”陈燕鹏说。
值得一提的是,陈燕鹏的合作社不仅是连接果农和市场的渠道,也是当地有名的“乡村振兴致富车间”。据了解,除了租用村里的土地、拓宽果农的水果销售渠道、免费向社员提供种植和施肥技术外,陈燕鹏的合作社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数十个就业岗位,最高峰时仅分拣中心就同时有近40名工人在岗。
“到了这个年纪,在家也是闲着,来这里还能挣些钱补贴生活。”在陈燕鹏的水果分拣中心生产线上,50多岁的陈阿姨和她的姐妹们每天送完孙子上学,大约8点钟就会到岗,“从家里走路过来也就是十几分钟,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过来,工作是按小时计费的,时间很自由,很适合我们。”陈阿姨说。
希望更多年轻人才参与进来
对于目前的生活工作状态,陈燕鹏说“累并幸福着”,他一辆落地仅有4年多的轿车已经开了25万多公里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当天,陈燕鹏的手机铃声也几乎没有停止过,当天11时30分许,陈燕鹏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在美团平台上的订单金额,从平台的页面中可见,订单金额已有2万多元,他如今每天的营业额都能稳定在5万元到6万元之间。
而最让他忧虑的始终还是人手不足以及农业从业者老龄化严重的问题。“目前的农业从业者大多是‘60后’,我长期合作的种植户中,年纪最大的都快70岁了,愿意返乡投身农业的人太少了。”陈燕鹏说。
“大部分人对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脸朝黄土,背靠天’的认知,而做现代农业不单要对种植技术有了解,而且要有企业运营的思维。”改变人们对农村的刻板印象也是让陈燕鹏甘愿返乡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希望通过努力成为金灶镇乡村振兴的“拓荒牛”。
而为了快速自我提升,陈燕鹏此前曾多次参加广东省“领头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广东省“领头雁”返乡青年创客培训班等各种培训,他的速农种养专业合作社也是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牛哥驿站”的第一批站点。
此外,陈燕鹏还每天抽空学习研究不同电商平台的规则,力争开通网上销售全渠道;另一方面学习新的营销方式,如直播带货等网红经济怎么玩等。
让陈燕鹏略感欣慰的是,在他多年的努力下,目前他的团队已经吸引到了一位“00后”加盟,这也是他年纪最小的员工了。“我愿意回到家乡,在这里工作还挺满意的,也能学到东西。”“00后”陈浩杰告诉记者,一年前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金灶镇工作,目前主要在陈燕鹏的合作社里负责行政,有空余时间他也参与到合作社其他岗位的工作。
“在农村不只是种地,农村也有大量的就业岗位,也需要人才。现代企业设立的岗位我们合作社也有,比如行政、会计、品牌运营……希望年轻人多回家乡看看,为家乡的发展助力。”陈燕鹏告诉记者,目前自己面对的难题之一是缺少年轻的人才,合作社里有许多企业化运营的工作需要年轻人帮忙,他愿意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记者的采访结束后,陈燕鹏当天又急匆匆赶往广州参加“广东省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双新双创培训示范班”。在陈燕鹏看来,“做农业也要多去外面走走,多接触外界,不断学习技术和运营,才能接轨新型农业的现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