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才现场讲解剪纸的制作过程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磊、通讯员南豆摄影报道:今年80岁的陈永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幅纯色剪纸作品,展示在众人面前。剪纸线条纤细流畅,中间的图案栩栩如生。这就是以万剪不断而闻名于世的佛山剪纸。
8月22日,岭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的“岭南工艺——佛山剪纸、彩灯制作演示”活动在楠枫书院举行,这也是2021南国书香节“书香之夜”岭南文化主题活动之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佛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陈永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彩灯)代表性传承人杨玉榕等来到现场,跟读者分享了岭南工艺的艺术之美和创作历程。
“陈永才19岁就入行,进行剪纸的学习、研究。鼓舞他一辈子都在剪纸行业深耕的主要动力,除了对艺术的热爱,还源自一幅剪纸作品《红梅》。”陈嘉彦是陈永才的女儿,也是佛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佛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在现场讲述了陈永才创作背后的故事。
1965年,陈永才的剪纸作品《红梅》被选定为送给毛泽东主席的新春贺年卡图案,“这是陈大师眼里最珍贵的一段回忆,也是他深耕剪纸行业60多年的主要动力。”
陈嘉彦表示,剪纸早已从工作变成陈永才生活的一部分,“我感觉在父亲心里,剪纸比我还重要。虽然他已经80岁了,但是他每一天都坚守在这个行业里,有时候会看一下剪纸的书籍,看一下其他的美术作品,也会动手设计新的作品。”
创作了数百幅著名作品的陈永才,回顾其剪纸生涯,用了八个字来概括:“刀、笔、墨、彩,剪出春秋。”“是梁朗生让我走上剪纸艺术之路,也让我感到剪纸事业不但有趣,而且非常神圣。”
与别的剪纸不同的是,陈嘉彦创作剪纸作品不用剪刀,而是用刻刀。陈嘉彦表示,她传承的剪纸艺术中,铜凿剪纸可以说是全世界只有佛山才有的剪纸形式,“它是在铜箔上一点点敲凿出来的,其特色是金碧辉煌、珠光闪闪、色彩丰富,是佛山特殊的剪纸形式”。
杨玉榕同样在佛山彩灯行业干了一辈子。1962年加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时,杨玉榕才17岁,一晃59年过去了,杨玉榕早已从当初的学徒,成为如今的国家级非遗彩灯项目传承人,她设计的彩灯题材丰富,工艺精巧,美观新颖,是岭南灯彩的典型代表。
1985年杨玉榕设计制作的龙凤彩灯,被我国邮政部印为邮票发行;她在香港参加国际展的大龙灯,长达1000米,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活动现场,杨玉榕举起一盏彩灯问在场的观众:“这盏灯漂不漂亮?”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漂亮!”这个答案就是杨玉榕进入彩灯行业的重要原因,“彩灯多好看啊,有造型,还能画画、写字,我非常喜欢。”
杨玉榕不仅自己在彩灯行业干了一辈子,还把儿子黄宏宇带进了非遗传承创新之路,黄宏宇也是佛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彩灯)代表性传承人。
在他眼中,母亲杨玉榕不仅勤奋,而且非常有创新意识,“在彩灯制作上她始终秉承一个理念:传统的手艺不能丢,但创新方面也必须要有。我作为年轻一代,更是要有这种创新的精神,让佛山彩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