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查冠琳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曾育文
说话温婉的林琳,其实是位抗“非典”、战“新冠”的“女勇士”。“要传承发扬中医药的精华,我们现在还在‘拓荒’。作为一个中医党员,这个时候的使命感特别强烈。”她温柔而坚定地说。
话初心
抗“非典”战“新冠”,源于强烈使命感
“要传承发扬中医的精华,我们现在还在‘拓荒’,在荒地上找‘宝贝’。很艰辛,但还有很多宝贝埋藏在地里。我们要把它挖掘出来,应用好、阐述好,才能好好继承和发展。”林琳说,“作为一个中医党员,这个时候的使命感特别强烈。”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一直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以前看电影,在抗震救灾或危急时刻总会听到这句话,所以一直非常渴望入党。”说起入党初心,林琳说,“我觉得在党组织里,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是责任感、担当精神都会得到很好提升。”
“一个人走路容易走丢,但是在一个先进的集体里面就不容易走丢。”林琳说,198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影响自己至今的,就是总能感受到强大的正能量。“正能量的集体,能激发你树立更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正确的道路上,持续前进和成长。”
正能量会化作克服困难的动力。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挑战就是机遇,我们要迎难而上。解决了问题,你就战胜了问题,就前进了一步。”林琳温柔而坚定地说。
说话温婉的林琳,其实是一位抗“非典”、战“新冠”的“女勇士”。
2003年的1月9日,广东省中医院收治了广州第一例“非典”病例。时任医院呼吸科主任的林琳成为最早接触“非典”病人的医生之一。半年鏖战,她与医院团队一起战胜了“非典”,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获世界卫生组织与医学界的广泛肯定。
同年5月,受香港医管局的邀请,广东省中医院派出林琳与杨志敏两位中医抗非“女将”应邀赴港,以香港医院管理局荣誉顾问的身份,开展中西医合作临床研究,协助抗击“非典”。因贡献突出,获香港颁发“抗炎勇士”勋章,也使一些香港西医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两位“抗非女将”,不仅作为中医首次进入了香港公立医院医疗体系,也令此后粤港中医药合作与交流更为紧密。
新冠疫情暴发后,林琳又作为广东省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专家组组长,一直奋战在一线。
担使命
多学科交融,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
“不能简单地把中药加西药就叫中西医结合了。我认为应该是在整体诊疗方案中,探索中西医双方在哪些方面有治疗作用,把各自优势运用来解决患者的问题,有机地结合使用,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叠加。”林琳说。
“这次新冠疫情,让世界看到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它在帮助退烧、抗炎、清除病毒、提高免疫力、改善胃肠功能都有作用。我们要广泛治疗,不断观察,不断总结经验,让中医药发挥更大、更广泛的作用。同时后续我们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去阐明它的疗效和机理。”林琳说,“如何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去发展中医药,这是目前要攻克的难点。包括如何正确评价中医药效果,作用机理,如何分析有效成分,等等,也是我们中医人目前要为之努力的历史任务。”
未来,在公共卫生领域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中医仍任重道远。一直致力于呼吸疾病防治的林琳,科研、临床、教学脚步从未停歇。
“比如喘证是中医的一大类疾病,中医有不同的平喘方法,针灸、中药、吸入药雾等。西医平喘的两大类药物,β2受体兴奋剂和抗胆碱能药物,被认为来源于中医止喘药的麻黄和洋金花。但是西药已经随着科技发展变成高选择性化合物了。”治疗不同喘证30多年的林琳,最近找到了平喘的有效方案。“在20世纪80年代,我曾学习针灸鱼际穴、背部腧穴来平喘,但力度比较弱,维持时间不长。最近我跟一些名老中医一起,用针灸、中药来平喘,临床效果不错,现在进行研究,并整理形成治疗方案,这就是挖掘、传承,再发展。”
“其实很多科学家,都很想研究中医。他们在用一些化学、物理学比如声波、光学等技术,来探索中医的其中一些奥妙。我相信多学科交融,会是未来中医研究的其中一个出路。”林琳说,“我们作为现代中医人,更不能懈怠。”
人物名片
林琳
党龄34年。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病科大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防非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抗非一等功、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