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虎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通讯员 陈美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夏末秋初,一场对抗演练激战正酣。岭南丛林深处,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空间里,南部战区某部一级军士长刘士虎手握鼠标、紧盯屏幕。“敌情”有变,“战场”急需通晓X种语言的战斗人员!
接令而动!刘士虎迅速打开某信息平台系统,双手在键盘上快速移动着。不到20秒,三套不同的人力配置方案生成,为前方指挥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战场上必须争分夺秒,从大数据中追寻战场的‘制胜密码’。”从军28年,刘士虎参加这样的重大军事演训任务有30多次,他时刻为战斗准备着!
向大数据要战斗力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运用日益成为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2016年,刘士虎被选调到南部战区某部负责大数据建设相关工作。战区成立之初,各种大数据难以兼容,急需一套专业系统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作战效能。
“当时既无相关经验,又没有现成的系统可借鉴。”尽管已经考取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一级职业资格,刚接到任务时刘士虎仍倍感压力。
他一头扎进资料的海洋,结合地方人力资源模型和外军人力资源模式,和战友在大数据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断追寻未来战场的“制胜密码”。
历时两年,终于和团队研发出某系统和《数据采集软件》。性别、身高、血型、性格、经历、荣誉……数据颗粒度细化到具体单兵,每人采集信息量多达数百项。
“采集信息不是目的,关键是要紧跟战争任务需求,着眼服务作战,为首长指挥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比如:作战中需要某型武器发射手,刘士虎会根据作战样式、武器装备性能特点、服役经历等要素,在系统中进行海量筛选,快速匹配适合的战斗人员。
“接到前方需求,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筛选方案。”刘士虎说,战场之上必须争分夺秒同时间赛跑!目前,该系统已在一些任务中得到实质性检验,并推广试用,深受各级好评。
军营里的“多面手”
作为该系统软件的研发与需求论证提报者,刘士虎和战友扮演着类似“甲方”的角色。这个角色并非人人可以胜任,必须既懂作战,又懂大数据和人力资源。
“简单而言,需求提报者就是根据部队实际战争需求,不断与软件研究所进行研讨论证、提报需求、修改优化、完善系统。”这个“简单而言”背后,是刘士虎20多年一线作战部队工作经验的厚重沉淀。刘士虎入伍后,先后在多个岗位服役,担任过标图员、专业组长、士官参谋、技师等职,是军营里妥妥的“多面手”。
在作战部队服役期间,他每年有近9个月在外驻训,先后标绘各类演训用图和堆制地形沙盘达4000幅(次),先后参加各类重大军事演习30余次,以及 “和平使命-2005” 中俄联合军演、中美和中法训练科目交流、“蓝色突击-2010”“蓝色突击-2012”中泰海军陆战队联训等涉外军事联演联训,多次担负迎接外宾和驻华武官团的军事科目演示及保障任务。此外,在1996年抗击台风“莎莉”、“98抗洪”、汶川抗震救灾、广西抗旱等重大抢险救灾任务中,也有刘士虎冲锋的身影。
繁忙的军事训练间隙,刘士虎先后自学了30多本专业书籍。他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律师专业自学考试,并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军旅生涯中,他先后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