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州,有一道最具地方风味而又最为大众化的海鲜菜肴,那就是鱼饭。
几乎是最简单的加工方式,最为普通的配料,却保留了极致的海洋风味。对于潮州人来说,它是坚持,也是习惯。在潮州人的心中,鱼饭就是走多远都不会忘记的家乡味道……
一碗白糜,一份鱼饭,蘸上豆酱,这就是最纯正的潮州味道。
小时候我住在西马路附近,当时的公家鱼档就在西门水关脚,依稀记得在计划经济年代,当时买“公价鱼”要用 “鱼票” (副食票),而且还得赶早排队才能买到。还记得当时的鱼饭都用竹壳盛装带回家的。
潮州人挂在嘴上的“鱼饭”,它不是饭却胜于饭!
很多外地人听到“鱼饭”两字,总以为它是一种饭。事实上,“鱼饭非饭”,它是鱼,是用盐水煮出来的海鱼,它能够最大程度保持海鱼的原汁原味,同时也能更长时间存放。在潮州沿海地区,凡有捕鱼的地方,几乎都加工制作鱼饭。
过去没有冷藏保鲜技术,渔民在海上捕捞后,将鱼直接用海水煮熟,以便保存,同时也可用来充饥,这便是鱼饭诞生的最初动机。
趁着五一假期,金龙大哥专程到最著名的鱼饭产地——饶平汫洲,见证、并听鱼饭工作坊老板阿森讲述鱼饭新鲜出炉的过程......
上午10点多的汫洲镇,熟鱼加工作坊一片热闹的景象,工人们各司其职,忙活着加工鱼饭。
不用去鳞抛肚,在盐水中浸泡20分钟,即可摆入青竹编制的竹筐中。
一层盐,一层鱼,条条相叠,层层相错,这样煮的鱼才能达到均匀熟透。。
依据鱼类种类大小,会有不同的摆法,不仅要造型美观,更要保持鱼料在烹煮的过程中受热均匀,形态完整。
阿森告诉我,制作鱼饭时,摆放时鱼头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按照传统,鱼头逆时针摆放,这是对客人的尊敬。
鱼筐摆满鲜鱼后,上面还盖上一块铁蒸筛。铁蒸筛上面还用几块干净的石头压住,目的是防止煮鱼时鱼滚动溜出竹篮。
一个个装满鲜鱼的鱼筐叠在一起,底部用一个大一点的鱼筐套住,用绳子绑好,吊在木条上,就可下锅,采用传统的“猛火、深汤”的做法。所谓汤,即是盐水。
鱼不同,烹煮的时间自然不同,一般15分钟左右。阿森说,经验掌握在分寸之间,待浓郁的鱼香溢出,便是起锅的时候。
竹筐一同烹煮,锅中食材受热均匀,盐分充分掺入鱼肉,使肉质更加鲜美,自然摊晾,竹筐的孔洞方便空气的流通,使鱼干燥的程度更加通透,鱼皮变得紧致,鱼身干爽坚挺,这就是鲜美的鱼饭了。
鱼老板阿森的自豪
在鱼饭作坊的一面墙上,贴满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各类奖状。阿森自豪地告诉我,这是他最小孩子的“光荣榜”,现在潮阳实验中学读高三,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参加高考了。
也许他的孩子是学霸的缘故吧,所以阿森自然地对老师肃然起敬。所以,当他知道我也是一名老师时,马上热情的请我坐下来喝茶。我借机向阿森提出了一个请求,借用阿森的工作坊现场“用饭”。阿森爽快的同意了,他说,只有来这里买鱼的,从来没有人在这里吃鱼的,这是迄今为止的第一例,也算是尊师破例了。
像煮饭一样煮鱼,像吃饭一样吃鱼。在潮州人心中,鱼饭就是走多远都不会忘记的家乡味道!
趁着鱼饭的余温,我终于第一次品尝到了现煮的鱼饭。现煮现吃鱼饭,那是一种怎么样的享受?
看着我把整筐鱼饭放在桌子上直接就开吃,阿森说,没想到平时斯斯文文的老师吃起来也这么“土”。哈哈,我要的就是这个味道!
鱼饭,这种看似普通简单的食物,正是通过保留和彰显食材的本味,达到了古人所说的“大音希声,大味至淡,至味无味”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