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揽山海,风光秀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南海洗去喧哗熙攘,留下悠远渔歌;山林遍生岭南名果,孕育满树金黄——这里是阳江。大澳村——渔家风情 大澳村,位于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坐落于临海山下,视野开阔,风光优美,是广东保存着原始渔家小屋风貌的渔村。该村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2013年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
旧时大澳是渔村,也是商埠。大澳商会成立于1923年。1931年,时任会长的司徒少松牵头兴建大澳商会大楼,并在大楼后面建成了一座银库。大澳商会也是中国共产党地下革命斗争时期的联络站和税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幢大楼一直作为党政机关办公室,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村中有一条380多米长的前店后坊的青石板街,沿街两边商铺民居为明清时期所建,现完好保存有80多座。特色景点有大澳古街、大澳渔家民俗风情馆、大澳商会楼与“晏清”银库、大澳古炮台、郑和文化广场等。
20世纪30年代以前,本地渔民浮家泛棹,一家老小长年累月生活在船上,妇女背着儿子撑船、渔父撒网收鱼是渔民日常生活的写照。大澳渔家民俗风情馆内,再现了昔日渔民的生活,游人跨进展馆,昔日大澳渔人的生活一目了然,渔民风采尽陈馆内。
西元村——雅韶十八座
西元村,位于阳江市阳东区雅韶镇。村落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结构严谨,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
西元村因拥有一片清代的建筑群——雅韶十八座而闻名。关于雅韶十八座,西元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乾隆年间,西元村有个叫谭谓的人,贩牛赚了钱之后想建房子。一天,谭谓带了他的管家阿福到马家商行购买建筑材料。马老板误认阿福是主人,谭谓是跟班,便招呼阿福入座敬茶,不搭理谭谓。当谭谓问及老板建材是否齐全时,受到了老板的奚落:“看你这模样,哪里有钱建大屋?如果你真正能买一座屋料,我可送你一座屋料,买一送一。”谭谓随即让阿福拿过席袋来,交足九座屋料钱给马老板,每张银票都写上“雅韶谭谓”的名号。马老板这才醒悟过来,同时兑现了诺言,送了谭谓九座屋的木料。谭谓最终建了十八座屋。这就是“十八座”的由来。
西元村古建筑群不止18座大屋,谭谓的后代子孙逐年又增建了18座,共有36座古屋。古屋坐北向南,中间一条东西向的大马路将36座屋分隔为南北两大部分,南北各18座。古建筑群巷道四通八达,屋舍整齐划一,通风透光良好,冬暖夏凉。古屋为青砖瓦木结构,有游龙戏凤等灰雕,如彩云间凤舞龙飞。
鸡乸㙟村——远洋捕捞
鸡乸㙟村,坐落于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距今有500多年历史。
20世纪70年代前,鸡乸㙟村村民人工摇橹船、驶帆船、划桨船到浅海、洋边河捕捞鱼、虾、螺等。改革开放后,村民纷纷投入海洋捕捞业。为适应海洋渔业发展的需要,科技兴渔的策略在村中盛行起来,村民将木质渔船更新为钢壳船,配备先进捕捞设备;同时,调整作业结构,探索深海流刺网作业和岸上水产加工。
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村民创建了海洋渔业公司,投资经营渔船,并建立渔网厂和水产品加工厂,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带领乡亲共同致富;2008年,鸡乸㙟村成立阳西顺兴流刺渔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科学管理,有组织地开展海洋捕捞,促使生产效益成倍增长。
在从事海洋捕捞的同时,鸡乸㙟村也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近年来,鸡乸㙟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靠海的地缘优势,制定了以海洋捕捞为重点、带动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策略。目前全村有现代化渔船111艘,产值1.85亿元,人均纯收入13万元,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态势。
鸡乸㙟村依托现有的渔业资源,扩展渔业的生态和休闲功能,打造以渔为媒,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高垌村——马水桔
高垌村,位于阳江阳春市圭岗镇的山间谷地中,种植柑桔历史悠久,盛产马水桔。2011年,高垌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马水桔又称“阳春甜桔”,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阳春市传统名水果,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形状圆润、色艳、皮薄、汁多、无核、化渣,清甜可口,清热润肺,利水祛湿,被评为“广东四大名桔”之一。
马水桔是一种高产桔,果实饱满,七八个就有500克,树苗种下后4年即可挂果,1棵树龄6年以上的果树,一年可收果100—150千克,可连收20年。每到成熟季节,满树金黄,香气扑鼻。
高垌村所在的圭岗镇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镇。2000年起,高垌村利用山地优势,推广柑桔种植,家家种植马水桔,到2008年,全村马水桔产值700多万元,做到了“人均一亩果,一户一果园”。高垌村因此成为马水桔的“特色产品村”,圭岗镇也因此成为“中国优质马水桔基地镇”“广东省柑桔专业镇”。
资料来源:《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历史文化村》《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特色产业村》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