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建设路130号的“英记旅店”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楼板是木质的,采光很好。这一不起眼的建筑,牵动着增城人湛伟荣两代人的记忆,更是一段轰轰烈烈的红色历史的见证。每每步入这座建筑,湛伟荣都仿佛瞬间置身于父亲湛锐波为革命事业奉献力量的那个年代。
“我总是想起父亲泰然自若地向我讲述那些血雨腥风、惊心动魄的红色往事的情景,这些往事早已成为我们家族里教育晚辈最鲜活的教材。”湛伟荣说。
英记旅店成党的交通联络点
湛伟荣的父亲湛锐波是家中独子,由于家境较好,上了初中。1945年开始,经营着新塘四大客栈之一的“英记旅店”。
当时,中共增龙地区特派员钟育民、平原区特派员杜鹃夫妇经常到新塘开展地下革命工作。杜鹃和钟育民觉得湛锐波为人老实,思想要求进步,多次到英记旅店找他谈心。在他们的影响下,湛锐波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此,英记旅店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塘地区的重要交通联络点。
英记旅店旧址。(来源:受访者提供)
当时湛锐波的母亲非常担心,怕这个独子暴露了要被枪毙。在杜鹃和钟育民的帮助下,湛锐波说服老母亲支持革命,并将家里唯一的房子典当出去,用作地下党员生活活动的经费。
两枚印章三次突围
国民党反动分子怎么也想不到,家境富裕的湛锐波竟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国民党当局三次对在英记旅店活动的地下党员进行围捕。千钧一发之际,这些革命者都在湛锐波的掩护下,顺利穿过坭紫村,从大敦村突围而出。
“最后那次转移是在晚上,为了预防万一,父亲怀里揣着一把菜刀,国民党军队就在十米外的地方,马刺声音非常清晰,连他们抽烟的红烟头都看得清清楚楚。成功突围后,父亲的衣服全部被汗湿了,这是在刀尖上行走啊。”湛伟荣说。
在平时,湛锐波还利用各种人际关系,为党组织收集情报,运送物资。
有一次,湛锐波根据上级指示,雕刻了一个公章和一个长印章。“别小看这两样东西,父亲说,当时国民党疯狂镇压革命,一旦走漏半点风声,后果不堪设想。而印章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定海神针’,代表组织权威,影响到整个新塘地下党组织的运作。”湛伟荣说。
湛锐波由于表现出色,1949年10月,经杜鹃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新塘甘东乡的副乡长。
聊起这些红色故事,湛伟荣不由得对英记旅店这座楼、对离开自己三十多年的父亲怀有无限敬意。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