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院的诞生,让岭南文化有了新的看点。
7月25日,佛山市南海区与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携手,双方共建的西樵山书院正式揭牌,由书院引入或发起的全球AI文创大赛、四海“网红”节等活动,也同日发布。
书院,是岭南文化一个极为重要的符号。明代在西樵山兴盛的四大书院名动天下,直接奠定了西樵山理学名山的历史地位。
让“书院”重新登上新时代的舞台,这是南海的第一次;用“书院”办网红节的文创玩法,也是清华的大手笔。
这一次,历史的厚重和文创的轻盈,要在西樵山上激起不一样的火花。
西樵山书院效果图。(来源:西樵镇宣传文体旅游办)
源自西樵山的岭南文化,可以完整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
早在几千万年前,海底火山喷发,逐渐形成了西樵山。约6000年前,古人类就在西樵山上制造石器,将岭南带入双肩石器时代,也点燃了中华文明的火花。
2008年,《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在首都博物馆举行。这场展览就给出了清晰的定义:由南方的西樵山文化至北方的红山文化,从东方的良渚文化到西方的马家窑文化,文明曙光初照中华大地。
因为这样的底蕴,西樵山被公认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但凡接待外地来的客人,南海人也可以自豪地说: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这里是“珠江文明的灯塔”……
岭南文化的历史已经讲了很多年,用网红玩法来讲岭南的故事,却很新鲜。
新鲜是因为看准了趋势。随着年轻人正走进舞台中央,只有玩法潮起来,文化才会活起来,城市也才能火起来。
南海,显然要做这个时代的潮流玩家。西樵山书院发布全球AI文创大赛和四海网红节,把潮流的文化玩法带进来,就是向外界宣告:讲好文化新故事,这里就是岭南的主场。
让文化“网红化”,甚至走向“四海”,南海也是有底气的:历史上,康有为、陈启沅等南海先辈,就让这里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地方,数十万南海乡亲更是分布在世界各地,演绎了数百年“向洋而兴”的岭南故事;如今,南海也是佛山最早鲜明提出打造“网红城市”的地方,一批网红打卡点早已人气高涨……
踩着时代的节点,抓住青春的潮流,才能挺进新的赛点。这样的“文化南海”,也有望刷新城市气质,拉高城市气场。我们也相信:从岭南源点到时代赛点,南海不会让人失望。
联姻清华文创研究院、用“书院”来主导文化新玩法,也看到了文化与一座城市的新可能——文化更有感知力,城市更有感染力。
就在7月24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来到佛山,做了一场题为《文化遗产的传承》的演讲。这位故宫“网红院长”开讲期间,会场人气爆棚、座无虚席。
单霁翔是在佛山最高标准的陶瓷展览会上做的演讲,陶瓷也是佛山历史最久、实力最强的产业之一。陶瓷行业展会上的“故宫文化热”,其实就是文化被感知的力量。
当佛山陶瓷、家电、家具飞入千家万户,就成为了“佛山制造”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实力标签。岭南文化底蕴有多深、作用有多大,也需要被人切身的感知到。
所以,清华大学此次和南海共建西樵山书院,用“书院”这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引入最新潮、最具亲和力的文创玩法,或许可以为岭南文化带来全新的“感知价值”。
南海和清华“牵手”,创造过不少惊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南海与清华大学就合作创设了“南海实验室”,校地合作搞技术研发攻关;近十年来,“清华-南海”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营、“科技镇长团”“暑期博士军团”科研实践活动等,也轮番在南海上阵,创新合作引领风潮;如今,清华大学还和佛山、南海共建华南新材料研究院,携手挺进新材料的创新赛道。
清华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南海则稳居中国县域第一梯队,也是岭南文化发源地。此次双方再度联手共建西樵山书院,从接洽到决策,双方一拍即合,项目快速落地。
缘分很长,决策很短。双方延续的是多年情谊,激发的是文化效应和城市效益。
文化很讲人缘,城市更要人缘。祝福西樵山书院,带着人缘出发,满载人气而归。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