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7月1日,“换了人间:从苦瓜诗意到山河新貌——和美术馆藏中国近现代作品展”将在顺德和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艺术家个案为切入点,展示以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等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在探索中努力进行变革的艺术历程。
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将他们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连贯起来,在勾勒出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之路的同时,印证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变革精神。
据主办方介绍,从“山水”到“山河”概括了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转型之路:创作主题从传达隐逸理想转向塑造英雄化的自然河山,这种现实转换既是基于新中国如火如荼发展社会建设的背景,亦出自艺术家面临改造中国画的紧迫问题时所作的适时调整。
在走入新国画的变局以前,中国国画家仍沉浸于古逸之风。傅抱石《石涛诗意山水》中,可见傅抱石与黄宾虹、林风眠等同时期艺术家对画史中的遗民画家最为重视,尤其受“苦瓜和尚”石涛的笔墨风格与精神影响颇深。
身处国难之时的艺术家对现实的关怀,仍然能够在具有诗意精神与历史典故的作品中找到踪迹。
如果说“山水”是历史文脉的延续,那么“山河”所喻示的无疑是一种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国画进行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改造,这一变革在中国画的发展中意义重大,标志着新中国画需要在新历史条件下展开自我适应的改造。
研究者总结,毛泽东诗意山水、革命圣地山水和社会主义新建设山水是近现代美术史上山水画改造和革新的三个突破口。新山水画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维系了 20 世纪后半叶中国山水画主流的基本格局。
随着国画改造逐渐走向深入,近代中国画家确立了写生作为新国画得以实现的基础方法之一。展览第二部分“笔墨当随时代”聚焦近代国画家如何以写生改造中国画。
李可染画黄山、傅抱石赴东欧写生等经验,为他们的创作历程带来转折性的关键影响。傅抱石《风展红旗如画》、李可染《革命摇篮井冈山》为代表的创作,以写生为基础,使反映现实生活逐渐成为中国画发展的主流。
题材的转变无疑是写生的结果,也是国画改造的直接面貌。展览第三部分“换了人间”侧重呈现1949年后山水画的变化。随着艺术家外出写生、深入生活并以绘画反映现实社会,山水画逐渐走向世俗化、大众化,使隐逸山林的山水画转向经世致用。
本次展出的黎雄才《长江大桥》、关良《上海港》等作品不仅记录了新中国社会生活旧貌换新颜,亦不断实现山水画题材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