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农耕文明结硕果,百代党演古村开新篇。”农耕文化是华夏民族历朝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走进位于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党演村的中国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你可以看到农耕文明从远古时代到现代农业、智慧农业一路的文化变迁,历时128天完成的博览园成为了“顺天速度”“东源速度”又一生动案例。
而这一切,正是顺天镇大力推动实施“归雁工程”取得的实效,是乡村人才回流凸显的社会效能,是激活乡村人才振兴的“一池春水”,为乡风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中国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已成为党演村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引擎”。(摄影:杨坚)
顺天镇位于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核心区域。近年来,顺天镇充分发挥党建“指挥棒”作用,结合村“两委”换届和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引人才回流,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注入了强劲动能与源头活水。
产业园区化,一天完成7000多亩土地流转
如今,在党演村提起乡村振兴,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感谢乡贤朱火养,自从他2019年退休回乡后,党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一天完成7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工作。
记者在党演村的公告栏内,看到了当时流转土地时村民签字盖章的公示原件。“当时村里的产业发展不突出,听到有人牵头为村里谋发展,大家都很配合。”党演村党支部委员朱国成说。
朱火养回到村里后,带头成立了党演三新经济合作社,积极引导村民入股合作社。他担任合作社社长期间,一不领工资,二不拿股份,三不参加分红,获得了全体村民的认可和响应。
在朱火养和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党演村内涉及117户960人的7000多亩土地流转工作一天之内全部完成,创造了惊人的“党演速度”,为党演村农旅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土地流转完成后,朱火养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好这7000多亩土地,能够让村民长久获利。据介绍,该片区土地规划为“一园九区”,包含中国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区、粤赣古驿道旅游区、智慧农业区、园林绿化公司、苗木种植区、中小学生培训中心区、竹林产业区、水产养殖区、休闲康养区和果菜采摘体验区。中国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在今年“五一”已开门迎客,配套建设的采摘园目前已开工,民宿项目、智慧农业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土地资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本,也是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朱火养说,土地流转后,村民们变成了“股民”代表,通过出租和固定回报的方式增加收入。
党演村的发展变化是顺天镇推动“归雁工程”的一个缩影。顺天镇充分发挥党员在自治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荐优秀外出乡贤党员担任理事会组织成员,协调镇、村调解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通过“月例会”制度,每月底与村党组织开展联席会议交换工作意见,实现村民“自治共治”。不少乡贤特别是乡贤党员们还一直关注和支持着家乡发展,在投资项目、捐赠公益、兴教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朱火养先后捐款65.5万元,用于支持家乡学校和村道建设等公益事业。朱火养也因成绩突出被推荐参评“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农村城镇化,涌现出一个个美丽乡村
“归雁工程”逐步推动在外人才“凤还巢”。党演村超前规划乡村振兴项目,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投资入驻,村里的年轻人也逐渐回流。
“每天能卖十几袋花生,有时候人多可以多卖点。”党演村村民欧翠玉说,村里有了产业项目,我们可以就近就业,还可以照顾小孩,十分满足,希望村里的项目能再多一点,把村民都带动起来。
在党演村,像欧翠玉一样回流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朱亮是其中一个。原本在外开铲车的他,现在回乡创业开酒吧,随着村里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现在铲车的生意也在做,酒吧每天纯利润在600元左右。”朱亮说,城市里有的我们村里也有了,在家里生活更舒服。
驻村干部魏峰表示,回流的“归雁”为村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而且在家门口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或创业的机会,让村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获得了实际收益。
在推动“归雁工程”过程中,顺天镇对本镇户籍在外的党政机关干部、外出创业务工人员以及离任村干部、村内能工巧匠、德高望重老党员等各类人才进行调查摸底,构建多元化人才的理事会,为推动基层治理打下扎实的组织基础和提供人才保障。
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借助“归雁”的力量,如今的顺天镇正围绕灯塔盆地国家级农高区的发展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优选地,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摇钱树”“聚宝盆”,让各个村庄实现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市乡村振兴大擂台中,顺天镇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5县2区的14个参赛乡镇中脱颖而出,将代表河源,与潮州市凤凰镇、汕尾市螺溪镇正面PK。
(作者单位:河源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