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精准扶贫农优品直营点助销“山货”走向市场

来源: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3-27 15:14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2021-03-27
每个月稳定收入工资4000元。另外还以每天120元请5个贫困户兼职销售农产品。

早上9时,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登峰肉菜市场的一个摊档前人头涌动,数名市民正在一间12平方米的店铺里抢购新鲜的农土特产品。这家小店,是越秀区建设街道办事处精准扶贫农优品的其中一个直营点,店内销售包括豆腐等所有农产品都来自于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根竹坑村委会。

每天早上6时,运输车从村里出发,载着都市人期待的农家味道,一路来到广州。一趟路程来回近300公里,每跑一趟,竹坑村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的路子就走得更远了一点,往后步子迈得更实,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也愈加坚定。

“把孩子培养好,积蓄一年比一年多。”贫困户冯介水夫妻俩期盼,精准扶贫直营点越开越多,“以后不用自己找销路,我们勤劳一些做好豆腐,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直营点顾客络绎不绝(来源:广州市越秀区扶贫办)

立下决心:“根竹坑一定要变,要变美,要增收”

“今天卖了300斤农产品!”根竹坑村委会妇女主任兼乡村新闻官冯群英,刚挂掉和村民订货的电话,她给记者展示了手中的笔记本,对清单如数家珍,“记录村民的种养情况,我们帮他们销售各种农产品,以后村民种养就更有信心了。”然而,在一年前,根竹坑的各类农产品还处在销售无门的情况,冯群英回忆,“没有想过要做这方面的统计工作,因为再多再好的农产品,我们都没有销路。”

2019年5月,李兴立来到根竹坑,接替成为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道办事处驻根竹坑村的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首先组织村“两委”干部及党员近40人到广州“一天游”,感受现代都市的繁华,“有对比,才有目标,才有动力。”冯群英说,商铺林立、霓虹变幻的北京路让她印象深刻,“根竹坑村一定要变,要变美,要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真正做到脱贫奔康。”从此,根竹坑村委干部默契地在心头立下决心。

优质生态米(来源:广州市越秀区扶贫办)

初步尝试:“山货”走向广州市场受青睐

“脱贫致富很大程度上依靠产业,如何打造根竹坑村的发展特色,这是个问题!”刚驻村不久,李兴立显得有些迷茫和焦躁,他已经思考这个问题一个多月了。时间过去一天,干部和村民激发出来想要改变和发展的热情就多一分冷却的可能,拿出脱贫攻坚方案的时间不能再拖了,“我总结下来是两个思路,一是吸引人走进来,二是我们的货物要‘走出去’。”

“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已经有了大体思路的李兴立望向窗外,马上就是秋天了,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也是根竹坑村充满希望的季节。李兴立说,根竹坑村最有特色的就是农产品,卖点是地道自然和绿色生态,“我要把农产品卖到广州去,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我们的销售对接起来。”

在广州市盛阳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根竹坑村在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登峰肉菜市场获得了一个免租金的摊档,作为精准扶贫农优品直营点的第一个试点。“扶贫款项不能轻易动。”李兴立再三向村委干部强调,要规避扶贫项目的风险性,他垫资了7000元作为直营点的装修和宣传资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开店了。

现实给李兴立泼了一盆冷水。2019年11月15日,直营点试业第一天,李兴立带着向村民收购的叶菜和番薯等农产品来门店,销售情况却遇冷,“消费者担心说你们这个农产品是不是只是噱头?”李兴立决心以质量换口碑,他向每个路过的顾客宣传,一站就是一天,“今天就是免费送的,尝过了觉得质量可以了,您下次再来光顾。”

“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李兴让冯群英逐个联系村民,做好种植的意愿摸底工作。直营点试业至3月13日防疫复工后,日销售额从最初的300元上升到2000至3000元。

马上,第三个直营点也要准备选址了,销售规模往后还要不断增大,李兴立意识到,必须解决好货源的供应问题。李兴立说,有20名村民表示愿意参加接下来的包销种植,“有了产品,有了销路,以后村民自己也可以做,也算是我给村里做的一件实事。”

探索发展:以消费扶贫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柴火熏香,凌晨1点,冯介水的家里还是灯火通明,他正在和妻子刘文凤做豆腐,一旁的李兴立给他们递了一把柴火。冯介水说,要做好嫩滑的豆腐是急不来的,要用时间一点点磨,每个步骤做到位了,豆腐也就做好了,生活也是这样,只要勤劳踏实,就能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李兴立最早踏进这个家庭,是在2016年,他随扶贫工作队到村,关心结对帮扶对象,有着做豆腐家族传统的冯介水一家让李兴立印象深刻。时隔三年,他再次推开这户村民的大门。这一回,他要来看看豆腐的制作过程,尝尝味道,把浸潭豆腐贴上根竹坑的品牌,卖到广州去。

50斤、60斤、70斤……直营点销售的浸潭豆腐受到广州市民的肯定和欢迎。刘文凤很受鼓舞,她和丈夫计划,以后要加倍做好纯手工豆腐,“存款要一年比一年多,主要还是把两个孩子培养好,这是我们家的希望。”

“目前,消费扶贫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和产业发展大多数追求大批量规模化生产不同,李兴立希望打造分散式的自然农业,人人参与,充分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盘活土地,让土地红利完全释放在农民身上。

直营点农产品种类丰富(来源:广州市越秀区扶贫办)

李兴立说,建立消费扶贫模式,对接市场的消费需求,实现农民的多品类种植,同时降低风险,保证扶贫项目发展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打造“根竹坑”典型,“以后把人吸引进来,看看我们自然状态下的精品种植,不是批量生产,保持我们农产品的价值含量,进一步发展体验式的订单农业。”

截至2020年12月,根竹坑村已经在广州设立了3个精准扶贫农优品直营点,原本在家务农的贫困户龙秀珍还走出家门,参与直营点蔬菜的销售和管理,每个月稳定收入工资4000元。另外还以每天120元请5个贫困户兼职销售农产品。

迈出第一步后,李兴立对于消费扶贫路子的信心就更坚定了。趁着直营点的发展东风,李兴立在秋收以后推出了5斤装的“根竹坑生态米”,每袋售价30元,受到广州市民抢购,2袋、5袋、10袋,一个月不到把村民种的稻谷销售一空。现在还有顾客咨询是否还有出售。

“回头客不少,大家都说这米好吃。”李兴立说,在推进消费扶贫的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化为主,一方面要健全产品供应链、产业链,另一方面要打造自有品牌,突出产品特性,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取市场的认同,“有了平台和渠道,在同样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自然而然地会选择质量好的产品”。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