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煎、炒、蒸、烩,这个全国“厨师之乡”烹出发展好滋味

来源:西江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3-08 12:27
西江日报  作者:  2021-03-08
广宁竹笋、番薯干、云吞、竹虫……一道道远近闻名的特色食品,铸就了广宁“美食之城”的美誉。

广宁竹笋、番薯干、云吞、竹虫……一道道远近闻名的特色食品,铸就了广宁“美食之城”的美誉。2020年9月,广宁正式成为全国第六个“中餐厨师之乡”(以下简称“厨师之乡”)。

扬帆风正疾,擎旗潮头立。凭借“厨师之乡”优势,广宁县大力实施“粤菜师傅·竹乡名厨”工程,创新开辟“粤菜师傅+”的经济发展链,全面推进人才、就业创业、产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乡村振兴“舌尖上”的新路子。

厨师之乡历史悠久 “调”出厨师队伍丰盛味

广宁举行粤菜展览推出名厨作品。(摄影:江先荣)

中国烹饪协会专家组在认定广宁县入选“中餐厨师之乡名录”时认为:“广宁厨师善于利用本地优质食材创新搭配和研发菜式,促进当地餐饮业蓬勃发展。广宁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息,有着丰富的民间基础,这是广宁得天独厚的优势。”

追寻岁月印记,据广宁建县以来有关史料记载,广宁人外出从厨就业至今有150多年的历史。靠着“传帮带”的模式,广宁厨师现在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餐饮行业,为推广粤菜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广宁县粤菜厨师队伍庞大,在全国成立了13个广宁厨师协会分会,共有会员5000多人。广宁籍厨师有5.5万人,占全县户籍人口的9.33%。

广宁县内还涌现出以名厨刘万光兄弟及其儿子,徐志锋和徐志坚、徐志强兄弟等人为代表的“厨师世家”,形成了以南街街道荷木村、排沙镇木源村为代表的“厨师之村”。广宁籍厨师黄武芬更是声名远扬,他曾获得“法国国际厨皇会会员”“中国饮食协会金牌行政总厨”的称号。2019年,黄武芬被文化和旅游部邀请到中美洲参加“行走的年夜饭”活动,并作为组长带领团队12人在巴拿马、哥斯达黎加为各大使馆领导做晚宴,展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创新厨师就业创业机制 “煎”出农村致富味

广宁县举办“肇庆市第二届粤菜师傅·西江名厨职业技能大赛”。(摄影:江先梅)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我们外出打工,都是靠着同乡的老师傅带着,帮我们介绍工作,教我们熟悉厨艺。早些年,村里不少人都是靠着这样的方式找到了工作,还创出一片天地。”排沙镇木源村的厨师黄叔介绍广宁厨师在外“枝繁叶茂”的情况。

利用良好的“传帮带”的民间基础,广宁县通过优秀厨师“先富”代表的帮带作用,积极带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创业致富,共带动10000多人外出就业,让许多农村家庭过上小康生活。

同时,广宁县还大力发动优秀厨师反哺家乡,助力乡村振兴,其间涌现出多个广宁厨师优秀代表。广州某海鲜酒家负责人廖建球投入700多万元,用于支持家乡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名厨徐志锋和徐志坚兄弟二人,带动广宁籍厨师600多人实现就业;排沙镇木源村的黄武芬、曾文洪、陈家汉带动1000多人从事厨师行业,充分带动就业,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为更好地推动广宁厨师行业走上创业就业的发展“新路子”,广宁县大力推动名厨回乡创业,现已引导外出名厨回乡创办餐饮店和农庄等共304家,开发烹饪、美食加工、制作、包装、推介等相关就业岗位3000多个,培养和推荐更多技能人才成为“竹乡名厨”,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创业。

加强粤菜师傅培训工作 “炒”出人才培养乡情味

广宁打出“乡情牌”引导名师回乡。(来源:广宁发布)

2021年伊始,家住广宁县南街街道的黎先生喜上眉梢,他与朋友通过参加广宁县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后,学有所成,合伙在县城开了一家小餐馆。

“我对餐饮行业很有兴趣,刚好县里有机会让我们系统学习,还请来外面的名厨当指导,让我们学得更快。”黎先生得以圆梦,得益于广宁县以建设省级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基地为抓手,把“粤菜师傅”工程纳入“西江人才计划”特色产业人才项目申报工作,积极构建“粤菜师傅·西江名厨”人才培育体系,着力打造“竹乡名厨”人才队伍,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

据了解,广宁县于2019年启动实施“一村一厨,千人厨师培训”计划,并预计到2023年完成培养10位粤菜大师、20位名师、100位名厨、3000位厨师的目标。同时,还积极搭建粤菜师傅创业培训交流大讲堂,打出“乡情牌”引导名师回乡,推动名师下乡送教,发挥“传帮带”作用,注重从烹饪、美食加工制作、包装、推介等领域拓展培养人才,对有意愿从事餐饮业的劳动者开展技能培训。

近年来,广宁县还举办多期“粤菜师傅创业培训交流大讲堂”和职业技能培训,覆盖2503人次。积极搭建院校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广宁县厨师遍布全球和各地厨师分会的人才资源优势,与韩山师范学院、香港中华厨艺学院、中国烹饪协会等院校与社会团体合作,计划投入2.3亿元建设肇庆技师学院广宁分院,更精准培育粤菜师傅竹乡名厨高端人才。

通过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广宁县培育了一大批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涌现了多位五星级行政总厨及餐饮界名人,其中1人获得中华金厨奖,培育了烹饪大师45人,烹饪名师120多人。

大力发展粤菜厨师产业 “蒸”出产业发展特色味

广宁县菜篮子工程效果图。(来源:广宁发布)

2021年1月初,广宁县南街街道扶楼村举办了“芥菜节”活动,吸引了乡贤回乡参加盛会,不少还是在外务工的名厨。“乡贤给我们介绍资源和人脉,不少珠三角的餐饮店都直接到村里订购芥菜,有些意向订单还排到明年。”扶楼村村支书黄金勋罗列着,扶楼村每天都有600多斤的芥菜运送到佛山的餐饮店,有力地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

据了解,广宁县立足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通过“粤菜师傅+产业”的发展模式,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关联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同时,还发挥“品牌效应”,让广宁厨师成为本土山水腐竹、龙须菜、大芥菜、番薯干、竹园鸡、竹笋、绥江河鲜等特色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吸引大量的食客到广宁“寻味”,并凭借广宁美食特产的优势,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扶持了一批专业镇、专业村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

目前,全县共获得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省、市级以上“菜篮子”基地13个,各类农业龙头企业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36家、家庭农场476家。

融入全域旅游产业 “烩”出厨师之乡品牌味

广宁县打造红色旅游研学和乡村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摄影:梁亮)

2020年的国庆“黄金周”,广宁旅游业传来喜报,尤其是“竹乡特色菜”的美食旅游路线,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线路。这得益于全国“厨师之乡”的美誉,美食乡村游成为旅游业重要的发展动力。其中,广宁云吞、白糍、粉仔等“十大名优小吃”,进一步擦亮广宁美食的名片。竹虫、竹笋、竹林鸡、武林鱼、龙须菜等深受粤港澳台游客喜爱的特色食材,也不断吸引周边地区游客前来品尝。

除了美食乡村游,广宁县还将全县餐饮文化与本地革命红色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农业生态观光休闲相结合,以江美村为引领,整合红色资源,重新激活宝锭山、竹海大观等景区,推动绥江沿岸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研学和乡村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