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故事:志话春节 · 深圳

来源:广东学习平台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2-14 15:07
广东学习平台  作者:  2021-02-14

除夕前的准备

广府人和客家人从腊月廿五开始“过小年”,俗称“入年架”,这天起开始筹备过年。

除夕前,必须把过年用的、吃的、穿的全都置办好。广府人与客家人年货不完全相同,广府人世居珠江口沿岸鱼米之乡,办的年货多是蚝豉,鳝干、鱿鱼、海参、发菜、腊肠、腊鸭等海产品、腊味食品;各家各户自己蒸制的年糕年点,多是九层糕、炸煎堆、炸糖环、炸角仔、糖莲子、糖莲藕等。

深圳客家人多居山区,年货主要为自制的腊肉、鱼干、腊鸭、腐竹、豆干、笋干和糯米黄酒等;蒸喜糕、蒸甜粄、“打拗饼”(广府人叫“沓米饼”)、“打米程”(又叫米通)、“蒸圆笼糕”等。以上年糕、茶果,既是大年初一敬神必备的斋祭品、过年招待客人的糖果食品,也是探亲访友赠送的礼品。

除了准备过年的食品外,深圳人还要清扫门庭迎新年。整修房屋,打扫庭院,张灯结彩,贴门神对联,逛花市,买金桔、桃花、水仙等用以装扮。男人们在年廿八前理个发,女人“拉面毛”,光光鲜鲜过新年。

除夕

除夕是迎新送旧的重要一天。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的浓郁气氛当中,也是全家上下最忙碌的一天。杀猪、宰鸡鸭鹅、磨豆腐、炸油豆腐等;贴门神、春联、接灶王爷(灶君)回宅。准备拜天地祭祖先和除夕团年饭。

客家拜祖场景(来源:《深圳市志》)

除夕是一年中家族公祭祖先的重大日子。下午四点开始,全家人用石姜蒲、柚子叶、芒茅草、樟树叶、青竹叶、松树叶、柏树叶等烧成的“大吉水”洗澡。从小到大,换上新衣新鞋袜。洗完后男的由长辈率领,挑着“三牲”到祠堂或老祖公厅或就在家的神祖台敬祖神。

各家团年饭要比平时早得多,一般在下午五点半左右开始。这是一家当年最后一顿饭,外出的家人如非不得已都要赶回来吃团年饭。饭后,必须把炉灶和锅碗瓢盆洗干净。

入夜,家家户户点上年光灯,直至年初三日夜不熄。然后全家守岁。子时一到便是大年初一,各家点烛燃香,大放鞭炮,拜祭天地祖先,迎接财神,到祠堂或寺庙烧头香,放鞭炮,迎接新年到来,家长们给孩子送两个大桔子及“利事”(又称“利是”)红包。

舞狮舞龙舞麒麟迎新春

从年初一开始,各村的舞狮队开始到各家各户及城镇商店拜年。

大船坑舞麒麟表演(来源:深圳市史志办公室)

坂田永胜堂舞麒麟表演(来源:深圳市史志办公室)

客家人有舞麒麟送福入屋的习俗。麒麟从村头舞到村尾,一家一户礼拜,屋主放鞭炮以示欢迎,放完鞭炮,麒麟就低着身子慢慢进屋,到厨房、天井、井边拜三拜,祈求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拜后,倒退着离开屋子,到了屋外,师傅打开“拜柬”(木匣子),屋主送个红包(金额随意),然后再放鞭炮送麒麟。主人相信麒麟贺瑞会给新年带来好运。

最富特色的是南澳镇渔民舞火龙。火龙多由稻草分段扎成龙身、龙头组成,长达百米,极为壮观。大年初二晚上,在舞动的“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香枝,由百余位壮汉舞动,从海边舞至大街上,因舞火龙本意在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大吉大利,故岸上居民极表欢迎,家家户户在门口摆上供桌,放上供品,点燃香烛,待火龙到来,便燃放鞭炮,渔民与岸上居民共同欢乐,火龙舞遍所有人家即结束。最后大伙一起拥到码头举行送龙仪式,俗称“化龙”,由主持人将火龙焚化,所有参与者燃放烟花。

元宵节

正月十三至十六,十五是元宵正日,是传统节日中的上元节,也称元夕、元夜节、灯节。元宵节是传统的大节,各家各户杀鸡宰鸭。准备香烛三牲,祭祀天地祖宗。并制作汤圆供全家食用。元宵节有挂灯的习俗。一是从正月十三起,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挂上各色各样的彩灯,夜空上随风飘浮着孔明灯,把节日的夜晚装点得灿烂辉煌;二是祠堂内开灯。各家族的祠堂内外,点上长明彩灯,直至正月结束;三是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在元宵当天到本族祠堂为男孩点挂彩灯,俗称“添灯”(与“添丁”谐音)。

元宵节晚上人们结伴出游,赏灯祈福。南头古城内外挂满灯笼彩灯,大户人家还请人用竹篾编扎走马灯、纸角灯,读书人聚会对楹联、猜谜语、吟诗词、画山水。有的村庄或人家还请戏班演粤剧,客家围村亦盛情邀请同族同姓的外地麒麟队来庆贺表演。

在南山、盐田一带有吃“开丁茶”的习俗。开丁茶通常由菠菜、芹菜、荷兰豆、鱿鱼、元贝、虾米、腊肉、木耳、冬菇、粉丝、芝麻、花生、爆米花13种蔬菜、海鲜肉类等小吃,炒熟以后混合在一起,冲上热茶或肉汤制成。

深圳本地人都喜欢吃擂茶。擂茶的做法是先将花生、芝麻、黄豆炒熟。加上茶叶在“辗体”(带螺纹的陶钵)里,用木棍擂成粉末,调上盐、鸡精,泡上开水,然后添加上炒好的虾米、鱿鱼、肉粒、豆腐干、爆米花、芥蓝、生菜、萝卜、芹菜、大葱等碎粒菜料。

在下沙、福田等老围村,元宵节有吃盆菜、看大戏的传统。各镇广场还有万人游园赏花灯或是百条龙狮大巡游。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王俞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