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故事:醉龙舞“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

来源:广东学习平台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2-07 22:04
广东学习平台  作者:  2021-02-07
醉龙舞,又称柴龙舞、木龙舞、舞龙船头、舞醉龙等,其源起宋代,盛于明清,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

据清乾隆年间修《香山县志》记载,“四月八日,僧家浴佛,里社祭神于庙,曰转龙头。是日里人奉祠,锣鼓旗帜,歌唱过城市,曰迎神,家以钱米施之,或装为神龙,歌舞数日而罢。”这便是中山市境内独有的醉龙舞巡游情形。

醉龙舞,又称柴龙舞、木龙舞、舞龙船头、舞醉龙等,其源起宋代,盛于明清,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 每到四月八浴佛节,舞龙者就会在村中庙宇祠堂祭祀舞木龙,一路上,舞龙者边舞边喝酒,由锣鼓伴随在村中巡游,每到社稷坛或土地公坛前,就要停下来舞蹈拜祭一番,持酒埕者便以酒灌舞醉龙者,舞醉龙者实在喝不下,便将口中的酒四处乱喷,村中的大街小巷四处都飘溢着酒香。实际上,舞龙者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化为一路舞龙一路洒酒的奇观。

2008年,醉龙舞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长洲黄氏大宗祠挂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龙传承基地。2010年,黄焯根被确定为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每年的西区醉龙节,是长洲村村民的盛事(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醉龙表演(来源:中山市西区传媒公司)

醉龙舞为龙图腾舞蹈中的一种,与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金龙舞、银龙舞、云龙舞、板龙舞、沙龙舞、草龙舞等龙图腾舞蹈相比,确实独特。一在于道具简单,只有坚实木料制成的龙头、龙尾两截,没有龙身;二归于舞醉龙者队伍小,仅需两人各执龙头、龙尾舞动;最根本则缘于舞醉龙者须喝大量的酒,乘着酒兴,做到形醉而意不乱。

醉龙舞的缘由传说,与建村有关。宋景定三年(1262年)大臣黄宪到安南国加封陈日暄,回国途中在海上遇到风暴,官船随波逐浪飘到长洲,黄宪辞官到长洲开村,并在村中建有一间侯王庙,庙中除供奉神像外,还供奉木雕龙头、龙身、龙尾,作龙图腾崇拜,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八均在庙宇和宗祠中祭祀和转龙。

中山市慈善万人行巡游活动中的长洲醉龙表演 (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中山市慈善万人行巡游活动中的长洲醉龙表演(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醉龙舞主要流传于中山西区长洲村。宋代以前,长洲村因地处马山、狮山周围淤成狭长的沙洲而得名。因长洲地处石岐海之西,交通不便,又常受海盗滋扰之苦,故村中邑民多有习武防御之风,村内也一直有祭祀和龙图腾崇拜之习。因着这特殊的传承条件,西区醉龙舞表演艺术独特,融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具有深厚武术功底。

早期舞醉龙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呐喊声,后随舞狮鼓点,以“三星鼓点”为主。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原舞醉龙者是拜祀过程中随意舞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为民间舞蹈。在舞蹈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

醉龙表演(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从长洲等地移居到澳门的中山乡亲将四月八舞醉龙之俗传至当地。醉龙由自发的即兴舞蹈跳神,发展到道具舞蹈醉龙舞,深受乡民的欢迎,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2010年11月26日,长洲醉龙队受邀参加第16届亚运会的闭幕式热场节目(来源:中山市西区街道办事处)

西区长洲黄氏后人给参加“游宗祠寻家风”活动的孩子讲解醉龙舞步(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学校创新编排适合学生课间锻炼的醉龙操(来源:中山市西区街道办事处)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木青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