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地图》: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历史文化的前世今生

来源:广州学习平台  发表时间:2021-01-28 15:24

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以“丝绸之路”这个名词来表述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后开始形成的欧亚大陆之间的交通和商业网道。这条古道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合作的桥梁,在两千多年历史里呈现了一段段中国与亚欧非文明的辉煌兴盛故事、一幅幅古丝绸之路上技术发明传播的岁月图景。

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自此,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被誉为21世纪伟大新故事的“一带一路”便迎风生长,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而那条由张骞开拓、凝聚了千万人心血的陆上丝绸之路在两千年后再绽光华,表明了时代的进步不仅需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更需要各个发展主体之间的开放与包容,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类文明的升华。

《文明的地图》书封(来源:中信出版社)

世界知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名誉院长张信刚教授通过他的新作《文明的地图》,为我们描画出一幅别样的“丝路文明图”。

在作者看来,“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也是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在该书的绪论部分,作者通过“露西”这名距今320万年前的类人类引发了对人类文明基因的探讨,并从自身专业角度总结了推动文明发展的几大板块和对文明的发展互动、发展中所遇的困境以及对未来文明的展望。紧接着,作者又站在一个宏观的大视角,从丝路自开拓以来21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地缘政治、文化脉络等角度铺陈,从历史与现代、国际与国内两种角度深入剖析“一带一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除了对三条不同的丝路路线做了一个详细的概述和向丝路上的五位先行者致敬外,更重要的是从宗教信仰、海陆霸权与地缘政治等方面进行了对新时代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无论中东、欧亚各国或是印度、巴基斯坦,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下,各国携手共进,古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影响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各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面貌。

此外,作者将其个人行走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体验融入书中,并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一带一路这一话题描述得生动且充满趣味,读者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感知丝绸之路沿线的人口迁移、文化交融、地缘政治风云、各国历史渊源,以及当今国际形势,更容易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身处大变局时代,需要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看世界的视角。正如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评价的那样:“张信刚教授以中国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文明前景、人类命运的胸怀,以脚丈量,用脑思索,将多年所见、所闻、所思写下的文章编辑成《文明的地图》,内含古今中外、上下万年,叙述宏伟,文字隽永。在这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读来多有所获,发人深省”。

(作者单位:广州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编辑: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