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博物馆藏:清·广彩

来源:广州市天河区博物馆  发表时间:2021-01-22 10:59

广彩,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始于清代康熙时期,在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各种彩瓷艺术的影响下脱颖而出,成熟于乾隆、嘉庆时期,道光至光绪时期臻于全盛,流传至今。清代广彩是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的合璧之作,有“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的特点,是清代“海上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也是欧美地区重要收藏品类。

素瓷坯来自景德镇窑厂(清中期开始兼用德化窑器),到广州再进行彩绘烤制。广彩发展主要得益于广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所具有的条件。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广彩的用彩比较厚重,运用透视技法,较能表现远近明暗关系。广彩的早期产品,器型以及纹样图稿来自欧洲客商,瓷画原料购自西洋,并混合景德镇颜料使用,主要销往欧洲地区,得到各国皇家、贵族等上层人士的赏识,成为必备的装饰与日常用瓷。清代中期以后,广彩工匠开始自主设计纹样,产量大增,产品转向销往美洲、东南亚等地区。

广彩徽章纹暖盘,清代,天河区博物馆藏,直径24.5厘米,高5厘米。这对暖窝以矾红描绘边饰,中心饰以徽章。(摄影:孙铭)

徽章(亦称纹章)源自于欧洲中世纪战场,是为识别敌我双方身份而使用的图案或符号,而发展出一套成熟的纹章体系,用来代表特定家族、个人或团体的身份。绘有徽章的外销瓷一般都是高级定制。(摄影:孙铭)

广彩开光人物故事纹大瓶,清代,天河区博物馆藏,口径18.5厘米,高60厘米。广彩瓷器发展到晚期,其纹饰与布局渐趋繁复,绘画技法也趋于中国传统。此对大瓶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摄影:孙铭)

广彩龙纹贝形盘,清代,天河区博物馆藏,长25.5厘米,宽20.7厘米,高11厘米。(摄影:孙铭)

此盘以贝壳之形绘制多彩龙纹,在广彩创作日益程式化的晚期,反而不失为一件清新的中西合璧之作,体现出繁复精巧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摄影:李洁)

广彩开光庭园人物纹折沿盆,清代,天河区博物馆藏,口径41厘米,高12.5厘米。(摄影:李洁)

“开光”也叫“开窗”,是广彩常见的一种装饰性设计。此盘折沿通景装饰花蝶纹,腹内壁分割为4个大的扇形开光,内绘四组庭园人物,盆底中心也为庭园人物纹。(摄影:李洁)

广彩工匠凭借高超的技艺、博采众长的创作,制造的产品不仅价廉物美质优,且紧贴外国市场风尚和需求,使广州口岸成为18、19世纪瓷器奢侈品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风靡欧美上流社会。广彩作为畅销世界、独具特色的商品和艺术品,成为凝结中国工艺与时代风潮,中外文化共融交流的最佳载体。

编辑: 宝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