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馆藏】广州越秀博物馆拓片:《清嘉庆十八年庐江书院碑记》

来源: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发表时间:2021-01-14 14:33


作为南方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广州是南方科举取士的主要地点之一。不少宗族以书院的名义,在广州建立供同姓各房的子弟考试办事住宿之用的合族祠,其承担了书院的基本功能,如陈氏书院(陈家祠)、邱氏书室(万木草堂)和何氏宗祠(庐江书院)等。清代,广州地区的书院发展迅速,在学术研究、教学内容、办学形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彰显特色。同时,官办书院也发展得如火如荼,粤秀书院、西湖书院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辛亥革命以后,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等与新式教育相关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成为广州近现代文化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清嘉庆十八年庐江书院碑记》

《清嘉庆十八年庐江书院碑记》(来源: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


原碑现存于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庐江书院内,长147厘米、宽70厘米,刻立于清代嘉庆十八年(1813年)。 碑文记载庐江书院鼎建经过以及何姓始于韩公子瑊,瑊之六世孙绍姬迁岭南并繁衍后代的历史。碑正文后附始建祖祠值事、办理祖祠值事名单。此碑是庐江书院始建历史的最早记录。

庐江书院 (来源: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


庐江书院,又称“何家祠”,位于今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由广肇两府共60多个何姓家族出资合建,是广州书院群中保存比较完整的合族祠书院。该书院主要是供何姓子弟在广州赴考和办事住宿之用,同时保留了何姓宗族各房供奉牌位和祭祀分胙的传统。


随着1906年科举被废除,宗族活动亦式微。民国时期,庐江书院作为省内何姓族人子弟到省城求学寄宿之所,或作他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庐江书院曾被改为民居。如今,几经岁月风霜的庐江书院,已经变身为岭南金融博物馆。

岭南金融博物馆 (来源: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Giabun